香港代理:鉅星
導演:劉偉強、麥兆輝
螢幕比例:2.35(AVC)
片長:109分鐘
音效:粵PCM 5.1/粵、國、英DD 5.1
字幕:中繁/中簡╱英
光碟容量:單層25G
級別:普遍級
上市日期:2008.02
關於劇情
近年來青少年次文化幾經演變,但對於速度感的追求卻是一直存在不變的。飆車、尬車這種所謂的地下文化,在世界各國青少年生活圈之內,應該都是舉足輕重的「娛樂休閒」之一。這幾年好萊塢商業電影也推出過包括《玩命關頭》三部曲等相關系列飆車電影作品,不過,該片前兩集所展現的美式「肌肉粗線條」直線加速尬車方式,對於亞洲的車迷來說,依靠的僅是單純「硬體」叫勁功能而已,並非他們所鍾愛的過彎甩尾技術操作。
廣受這些甩尾競速車迷所喜愛的《頭文字D》,近年來更是許多人奉為「教科參考書」的知名動、漫作品,從1995年誕生以來,漫畫總銷售量早已超越四百萬本同時還衍生出相關動畫電視影集、電影以及想說文字版本,要將這麼多的《頭文字D》作品濃縮成一部100分鐘左右的真人演出電影,對於編劇而言,自然是一項大挑戰。
沒看過漫畫原作的朋友,可能對《頭文字D》這個日系文字片名摸不著頭緒,用英文《Initial D》來解釋,就比較容易搞清楚一些,那個「D」即是「Drift」,意思就是台灣俚語所說的「甩尾」,但現在多以港式用語「飄移」二字使用(就像周董本片中的歌詞)。至於「Initial」本意為英文單字組合裡的第一個字母,在這裡引身為第一名之意,這樣《頭文字D》、《Initial D》的中文名稱應該就不難理解了,大略可以簡稱為「甩尾之王」,不過這樣的名稱很「聳」,大沒有幾位《頭文字D》粉絲能夠接受…。
電影中周董飾演男主角——籐原拓海,許多人在觀看本片之前,大都會質疑他的演技是否能夠應付得了(本片當時為周杰倫首部擔綱演出電影),但是洋蔥覺得漫畫中籐原拓海這位18歲的高中生,眼神本來就經常發呆、渙散,只有手握車輛方向盤之後眼神才會變得認真而銳利,周董剛踏進電影表演的生澀表情,倒是和漫畫中的男主角萬行頗為貼切。
而電影真人版劇情基本上,則是和動漫版於雷同中蛻變出富有些微新鮮感的變化;主角拓海從國中開始為替突然「痔瘡」病發的父親開車運送豆腐,連續五年下來對於秋名山區道路瞭若指掌,同時為了在最快的速度下完整的運送豆腐,於前秋名山車神的父親特訓下,年僅18歲就已經是「頭文字D」了。當然,厲害的車手往往會遭到許多人的挑戰,而電影中在戲劇演出之外的山區尬車情節影像,即是車迷們期待許久的真實地點經點場面之重現。
香港電影以往也拍過不少沒經過「版權洽談」的自行改編日本電玩、漫畫、作品,拍出來的質感大多讓人覺得粗糙甚至低級,但這部由劉偉強與麥兆輝所聯合執導的真人電影版《頭文字D》,不僅在人物角色設定上作稍微的更動變化,以更符合電影真人畫面上的演出效果,不會覺得動漫畫所感邊出來的作品,就非得搞的相當的卡通化、粗俗化,對於非《頭文字》粉絲的的觀眾來說,也能從片中所呈現的青澀戀情描繪,輕鬆的來欣賞這部真人電影版作品。
關於畫質
這部《頭文字D》洋蔥除了這張BD版本之外,之前也同樣收了香港SD DVD雙碟版本,SD DVD版本在港片的畫質當中,已經算是表現相當不錯的一部作品,同時該部SD DVD的影像格式,也都支援了24fps。
《頭文字D》這部電影,雖然主要演員以及工作人員都是來自香港,但是在日本實地拍攝的情況下,本片的拍攝底片是採用柯達軟片,而且後製的軟片菲林沖洗顯像工作,都是由日本東京顯像所來負責的,所以本片的色調上,比較沒有港片一般給人那種比較偏冷色調的設定感,事實上這幾年洋蔥所看過的日本電影,包括一些使用數位攝影機所拍攝的影像,他們反而比較充滿較多的好萊塢低色溫質感,而《頭文字D》也是如此,雖然絕大多數場景,由於不是室外夜景就是室內暗景,但是由演員臉部所呈現出來的紅潤膚色上,並不會覺得這部亞洲電影的色調有著太多的高色溫癖性。
特別是BD版本的色彩質感,在色彩層次與色調明豔度上面,要來的比SD DVD版本出色些許,在片頭橋段主角籐原拓海(周杰倫)駕駛「AE86」在清晨太陽即將升起時刻,穿梭於秋名山道的景象,背景天空的色調十足的賞心悅目,陽光慢慢的散播在黑夜之中,搭配道路上黝黑的樹林色調,畫面的對比清澈度不但爽口,天空的多彩層次變化也是堪稱全片景色之最。
不過,電影依舊是電影,由傳統膠捲菲林拍攝出來的畫面,重要的還是得呈現出拍攝材質的特點,BD版本的《頭文字D》,影像的鮮銳度並不是那種死硬超細膩派的描繪呈現,但是AVC壓縮格式在BD格式光碟有著較大容量的支撐之下,許多影像細節的纖細程度,都在符合洋蔥個人的要求下,保有電影菲林影像的質感。
在許多室外環境明亮天空當作背景,前景山脈影像的襯托中,沒有SD DVD影像難以去除的輪廓邊緣不整的「雜質感」,雖然畫面中、長景「AE86」右邊車身的「籐原豆腐店」黑體字,在與白色車身的交界處,輪廓邊緣的平整度並非完美,但是清澈透亮感極佳的夜間山道景象,搭配出細緻的道路分隔標線,本片的畫質或許並非在BD範疇類的優質展示作品,但已經去除許多SD DVD版本影像中,洋蔥所在乎的細節瑕疵。
關於音效
在《DTS示範碟:中文版第一輯》的本片展示片段,以及香港SD DVD雙碟版的音效格式,最高都支援到DTS-ES 6.1聲道,而且兩者均為1536Kbps傳輸率格式,在上述兩片的的音效上,由於《DTS示範碟:中文版第一輯》的音壓略高於SD DVD雙碟版,洋蔥個人覺得在動態音效的奔放程度,《DTS示範碟:中文版第一輯》的音效細節要來的優異一些。
而BD版本(香港發行與美國發行的皆為相同版本),音效最高格式則是粵語LPCM 5.1聲道,其餘的粵語、國語、英語三個聲道,則都是DD 5.1(640Kbps)而非SD DVD版本的DD 5.1EX(448Kbps)。
不用多說,有支援LPCM多聲道擴大機的朋友,優先選擇聆聽的音效,當然是LPCM 5.1聲道,而屈就「荷包」現實而選擇的粵語DD 5.1聲道(640Kbps),其實本身的音效表現也相當的突出,已經足夠擔負起本片的聲效娛樂效果,或許不是本片相關一堆規格音效中的首選,卻足以打退一堆DD 5.1聲道格式電影,甚至是表現不彰的高規格音效。
港片音效向來在DTS與DD多聲道上的電平差異,多數算來就不是非常的明顯,而本片BD版本的DD 5.1聲道,音壓質量就擁有許多SD DVD版本DTS的效果,同時既使並非真實提供如同DVD版本的ES與EX格式,許多場面在後方中間音場的「虛擬」效果卻是強而有力,尤其那段周杰倫要攙扶酒醉的老爸黃秋生上樓歇息,卻不慎讓黃秋生摔樓梯的動態音效,更是完全掌握洋蔥的喜愛程度,畫面上只呈現黃秋生整個摔出畫面下方鏡頭之外,音效卻提供精準的一路摔到觀賞者後方,用聲音描繪出黃秋生摔到滿頭包的「慘痛」狀態,讓隨後的後腦出血影像更具說服力。
BD版本後方中間音場的威力,並沒有因為僅是DD 5.1聲道而消減,《頭文字D》的電影標題文字出現之後,藉由車輛甩尾所冒出的火花影像,將標題文字擠出畫面之外,轟然巨響的低頻引擎聲效即刻由前至後迅速移動開來。至於背景流行配樂的效果,在環繞程度上要優於SD DVD版本的包圍度,樂音的細節及層次算是非常清晰,樂音的寬廣度卻好上許多,片尾尬車時的一些電音節奏低頻,從四顆環繞喇叭中同時傳出,低音Bass的節奏點濃郁的將觀賞者包圍其中。
除此之外,本片最受注目的音效表現段落,自然就是山區飆車影像。當「AE86」以及其他車種「RX」、「E3」通過隧道時的引擎迴音聲效,相當逼真的散佈在整個聆聽空間之中,讓觀眾有如真的置身於畫面中隧道的場景裡頭,片尾的三部車輛大比拼音效,更是本片音效演出重頭戲,甩尾時的輪胎摩擦聲以及煞車時短而急速的輪胎磨地聲,皆極為生動的融合在咆哮的高速引擎音效之中。
最漂亮的動態移動聲效也是出現在片尾這場高潮戲裡頭,隨著一段過彎的片段,好似攝影機就架在過彎處的內側,三台車輛的引擎聲便從右後方向後進入觀賞者的後方,真實表現出繞過觀賞者座位後方的聲音移動感,然後再隨著畫面車輛影像再度現聲在左邊畫面下方的山路中,音效的轉移以及連慣性可謂精彩滿分。
關於特別收錄
■AE86的背後
從電影的前製到現場拍攝過程實況,精簡的將劇中各式參賽車輛重現在觀眾眼前,特別是對那些「飄移車迷」們,這段幕後花絮更是不得不看,因為在這段收錄裡頭看到已經停產16年,卻因《頭文字D》於二手車市掀起熱潮的豐田AE86,看看這台老車是如何花了三、四百萬日幣,實際進行引擎及所有零件的改裝過程。(片長16分18秒,粵語發音附有中文字幕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人物角色
具中一干主要演員周杰倫、余文樂、陳冠希的角色介紹,以及各自的參與演出心得訪談。(片長14分16秒,粵語發音附有中文字幕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製作特輯
將前面兩段特別收錄整合剪輯成為一段幕後花絮介紹。(片長20分02秒,粵語發音附有中文字幕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刪除片段
(片長8分54秒,粵語發音附有中文字幕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NG片段
有趣的演員笑場畫面,大多是搞笑的杜汶澤及黃秋生的NG影像。(片長4分50秒,粵語發音附有中文字幕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電視廣告
收錄三段15秒、30秒以及60秒不同版本的電視版預告片。
■上海賽車場飄移示範
片中所出現的四輛車款於上海賽車場進行宣傳飄移(甩尾)示範,對於甩尾」情有獨鍾的朋友,應該相當喜歡這段映像收錄,在裡頭的畫面面顯示,車手甩尾甩到排氣管都飛掉了。(片長10分21秒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■日本記者會片段
本片於日本所進行的媒體發表會實況,很可惜並沒有提供演職員接受訪問時的聲音。(片長2分50秒,與DVD版本收錄相同)
附註:這部BD版本《頭文字D》的收錄在影相部分完全與DVD雙碟版本相同,僅是少掉兩項圖片欣賞收錄,分別是「劇照欣賞」以及「演職員資料文字檔案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