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代理:得利
導演:葉偉信
螢幕比例:2.35(AVC)
片長:94分鐘
音效:粵DTS HD 7.1、杜比TrueHD 7.1╱國DD 5.1
字幕:中╱英
光碟容量:單層25G
級別:ⅡB
上市日期:2008.03
關於劇情
《龍虎門》這部由黃玉郎所編繪的港式漫畫,其年資和洋蔥的年紀不相上下,電影版人物的造型,對新生代觀眾來說,可能是屬於流行感的多一點,對年紀稍長的人,可能便一眼看出在現代流行服裝、髮型的線條下,散發出來的視覺風格是相當七○年代的痞子造型(如「溫拿五虎」剛出道時的造型),原因便在於《龍虎門》這部漫畫真的是於1970年初期創刊,而原名則是《小流氓》,隨著黃玉郎的畫風漸漸改變,名稱也隨之改為《龍虎門》。如果對於《龍虎門》漫畫比較陌生的話,網路上有不少漫畫迷所開設的相關資訊網站,可從中瞭解這本連載漫畫的相關花絮,以及人物角色的基本設定。
黃玉郎的漫畫繪圖風格,一直以來便不是洋蔥所習慣閱讀的,對我來說他的繪畫線條過於僵硬,人體線條少有優美的角度,但是在日系漫畫之外,不可否認的黃玉郎風格的確在香港建立起其個人鮮明的形象,儘管後期許多人物臉部結構和馬榮成的風雲系列一樣,都有著洋蔥最愛的池上遼一影子,然而劇情融合道地港式武俠小說的文字敘述方式,港式漫畫就像港產功夫片一樣,特殊的魅力是其他地區娛樂工業所難以模仿的。
電影版《龍虎門》的劇情十分精簡,主要環繞在王小龍(甄子丹)與王小虎(謝霆鋒)兩兄弟的身世,然後最終莫名其妙的大戰羅煞門幫主火雲邪神,在劇情結構上的空洞與漏洞百出,真不曉得該不該在這種視覺娛樂為主的作品中多加苛責,精簡跳躍式的角色背景描述,好似是原始故事結構約束下不得不做出的排列方式,相當有趣如武俠小說般的進階功夫升級過程,簡略到無法體會出功力升級後的快感與驚豔,因為前段裡三位主角的武打場面就已經頗為精彩,「降龍十八掌」、「金鐘罩」以及「電光獨龍鑽」的出現,僅是加上了前段武打場面所沒有的CG特效,甄子丹的武打風格與肢體動態絕對沒話說,不過一碰上加了CG特效的場面,便難免被人拿來與《風雲》及《中華英雄》來作比較,儘管《龍虎門》電影版的製作時機比上述前兩部電影來的新,卻不見得更容易讓人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。
不少觀眾可能對於甄子丹那頭好像噴了過多髮膠的假髮有所意見,在刻意盡量忠於原著角色形象的外型下,也凸顯了以漫畫作為電影改編的基材,某種程度上還是要稍微的向真實世界的打扮作些屈服(否則就成了單純的「角色扮演Cosplay」),或許是成本預算與時間考量,都無法讓香港商業電影有著如同好萊塢工業那般,擁有較長的前製作業來做準備,但洋蔥還是衷心期盼如果未來還要推出《龍虎門》續集的話,能讓甄子丹有個至少半年時間自己留個長頭髮,否則像洋蔥自己這樣留長髮的人,看到畫面上連強風都吹不起前額頭髮,實在蠻彆扭的…。
大體上《龍虎門》的人物造型與武打場面,洋蔥個人是蠻喜歡及肯定的,既使甄子丹自己所設計的一些招式亮相好像有些過於自戀,劇情與一干相關配角設定也真的是單調過了頭,但靠著導演葉偉信與武術指導甄子丹的基本功,設定為商業娛樂電影的《龍虎門》還是有著該有娛樂性質與效果,只是整體成績難以掩飾多數港產娛樂片都有的通病,也就是有如快餐速食般的製造過程,背後當然牽扯不少關於香港電影於成本及時間限制上的諸多問題,這都是每個人可以提出一堆長篇大論來探討的,慢工出細活不見得能拍出好片,同樣的快手攝製也不一定即是粗製濫造,不過相信許多還蠻喜歡《龍虎門》電影版的觀眾,應該會期盼本片能夠在劇情架構上更加的嚴謹與合理化一些,差的就在於那麼一丁點的細緻度。
關於畫質
相較於洋蔥之前僅看過台灣出租版單層D5(4.04G)的《龍虎門》DVD,其誇張的影像細節的流失現象,自然不會「重現」於本片BD版本之中,許多長鏡頭底下的遠景建築物,其線條都交代的夠清楚,在王小虎(謝霆鋒)首次登場的類似寺廟場景中,背景遠處的彎橋欄杆細節,都呈現出柔和中帶有細緻描繪的解像感,建築物在明亮背景的襯托下,其邊緣輪廓的平整性,都達到不會突出干擾視覺的那種瑕疵感。
而近距離的影像細緻解像度,則帶出高畫質影像該有的鮮銳級數,三位主角的「假髮」紋理描繪層級高低鑑識,由於余文樂角色的頭髮顏色以淺色底為出發,所以他的假髮在色彩層次上要來豐富一些,連帶的讓髮絲的對比細緻度也要比其他兩位角色更為突出許多。
色彩這部份的風格與調性,則是從出租版SD DVD裡頭即可略知一二,BD版本同樣的保有那種紅、黃、藍三原色即為凸顯的風味,但這些富有極飽滿的色彩,卻不會讓人覺得是現場拍攝影像的真實重現,而都是後製數位調整下,把色彩拉到極度飽和之下的成果,尤其是本片的紅色極度的搶眼,藍色相關景象的色調也是刻意的偏向漫畫風味的虛假感,光是看「龍虎門」場地夜間的日光燈色調就知道,那些泛著鮮亮藍色光暈的日光燈,都已經不像是日光燈了,好像天花板上掛滿了一整排的「絕地武士」光劍一般,直到一幕王降龍(元華)更換日光燈的戲段,這時的日光燈亮度與色調,才沒有過度的加工味。
除了後製調校把色彩濃度刻意的拉高之外,一些場合畫面中也能感受亮度對比的刻意程度,演員臉部或是頭頂、肩膀等亮面光源的受光最亮點,都有過曝的現象,在攝影技術法則中,亮面光源曝光過度,自然會被一些正經八百的影像評鑑論調給打槍,但是在《龍虎門》這部作品裡頭,洋蔥比較會去認為或相信,這是屬於視覺效果風格的一部份,受光亮面中的層次簡化,加上多數濃度極高的色彩,有著向觀眾宣達這是一部改編自香港漫畫作品的趣味調,以正規的學術攝影理論評論本片影像風格,可能可以挑出一大堆所謂的「錯誤示範」,但攝影師或導演的影像個人風格展示,卻是蠻讓洋蔥個人所喜愛與接受的。
關於音效
本片SD DVD台灣出租版僅提供國語DD 2.0音效,雖然該版本的2.0聲道會讓許多玩家叱之以鼻,但從SD DVD出租版的2.0音效及音質中,足以推斷猜測出正常的DD 5.1聲道音效格式以上的聲音規格,應該會有相當搶眼的聲音演出,而香港BD版本提供粵語DTS HD Master 7.1聲道(向下可支援為DTS 1536Kbps),以及杜比TrueHD 7.1(向下支援640Kbps)、國語DD 5.1(640Kbps),其音效演出真的富有極高的娛樂效果。
本片的音效以DTS滿檔1536Kbps的方式聆聽,其聲音的厚實感非常的良好,紮實的聲調裡不脫細節的細膩處理,演員對白台詞聲調富有濃郁厚度,而說話時的音質,幾乎聽不到那種現場環境收音的任何雜質,或許某種程度上會認為聲音乾淨過了頭,不過在寺廟中以及「龍虎門」道場裡安靜時刻的對白聲音中,細緻的尾調氣音並沒有流失掉,在這部份的對白聲效演出中,又對上了洋蔥個人所偏好的口味,讓單純的說話聲音中,擁有細部的層次感變化。
既然是一部武打商業娛樂作品,大家最期盼的自然是武打場面的娛樂環繞聲響,洋蔥記憶中最早出現的一聲動作音效,是王小虎(謝霆鋒)於餐館中的飛踢聲響,那聲直劈對手腦門的KO踢,音效的強勁度同樣的由前場中間直劈洋蔥腦門襲來,雖然畫面中被踢的武行是一擊倒地,給予洋蔥的聲效演出,卻是腦袋整個清醒過來。
再來則是大批嘍囉黨徒前往日本料理店,向王小虎(謝霆鋒)一行人索取令牌的武打橋段,過去在DD 2.0台灣出租版DVD中所聽不到的「群刀飛揚」移動聲效,終於得以在BD版本的多聲道音效中一償宿願,當鏡頭以90度俯角拍攝時,一大堆被打飛上天花板的刀械,呼嘯動態聲響就此連續正面而來,拳擊時的清脆低音與雙截棍命中身體聲響,都有著清楚的差別聲效取樣表現,就好比中場陳觀泰遭殺害橋段的棍棒互相敲擊聲效,在聲音的結實感表現上,也不會與肉身拳打腳踢的聲音相同。
其他在配樂與武打時混音的兩種類型聲效孰輕孰重配置上,《龍虎門》於不同場合中的收、放編排也是洋蔥個人頗為讚賞的,當畫面中呈現三位男主角養傷、學習新功夫招式的「蒙太奇」片段時,配樂聲響中的低頻便無所約束的負責起情緒疊加澎湃效果,其低頻的震撼程度,幾近宛如武打場面中肉身搏擊效果。
但是到了片尾與的大戰羅煞門幫主火雲邪神橋段,同樣類似風格的配樂,便削減掉低頻節奏的明顯度,取代的是角色威猛的搏擊低頻聲響,配樂的柔和高音弦樂聲與武打交鋒下的低音,不僅呈現高度的協調性,兩類聲效的融合度也是少見的出色,加上配合畫面所出現的猶如「超級蒸汽火車」運轉般的急速低頻,聽完片尾的高潮武打片段音效之後,真的只有大呼過癮一詞足以形容。
關於特別收錄
■製作特輯
一般的電影製作演職員訪談影像收錄,開頭大都是導演、三位主要角色演員以及兩位女演員的劇情介紹,以及各自所擔任演出角色的性格分析,聽來聽去不脫那些宣傳性的場面話,洋蔥自己覺得商業電影收錄有趣的,還是那些幕後的製作與武打排練過程。
導演葉偉信與甄子丹合作的商業港片,劇情文戲部分的成績有好有壞,但導演葉偉信至少都保持在讓觀眾「看的下去」的底線裡,而武打部分就全看甄子丹擔任武術指導(武場導演)的演出了,雖然謝霆鋒以及余文樂都沒有擁有武術底子,但甄子丹還是會利用他們二人在運動細胞上的各自專長,幫他們設計出足以在螢幕前撐起視覺娛樂效果的武打場面,(片長18分32秒,附有中繁、英字幕,影像格式480P)